显示标签为“评论”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评论”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8年9月19日星期五

Tainted Milk Kills 4 Babies in China

Tainted Milk Kills 4 Babies in China
China's Tainted Milk Scandal Leaves Another Baby Dead, and Many Unanswered Questions
By BETH LOYDBEIJING, Sept. 18, 2008

http://abcnews.go.com/International/story?id=5831101&page=1

A fourth baby has died in China after developing kidney stones as a result of drinking Sanlu milk powder containing the chemical melamine, used in making plastics, that was added to formula to make it appear to have more protein.

The deaths have reached across this vast country of 1.3 billion people, the latest coming in China's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The China Health Ministry says more than 6,000 babies were sickened after drinking the formula, and the number is likely to rise. The government has made a big push to prevent more deaths, but many questions remain unanswered and parents are angry and fearful.
The first cases of kidney stones were reported to local officials back in March.
Last week the Sanlu Group, the largest and most profitable milk powder producer in China, issued an immediate recall of milk formula made before Aug. 6, in the first publicly announced recall.
But officials in China's Health Ministry have said Sanlu knew about the problem six weeks earlier and delayed warning the public. And as early as July, a local TV channel in Hunan reported an unusually high number of infant kidney stone patients
abc消息
中国4个婴儿受污染的奶粉致死
中国"污染奶粉门"导致另一个婴儿死亡,同时还有许多期待澄清的问题
BY BETH LOYD2008/9/18 北京
在中国,第四个因为喝了含有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患肾结石的婴儿死亡。三聚氰胺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却被用于添加到奶粉中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这一死亡案例在这个13亿的大国迅速传播,最新的消息来自于中国新疆自治区。中国卫生部称超过6000个婴儿喝了这种配方的奶粉后患病,这个数字还要增加。
尽管政府尽力避免更多的死亡,但是许多问题还没有澄清,孩子的父母们愤怒有恐惧.
三月,官方接到第一例肾结石病例的报告。
上周,作为中国最大最赚钱的的奶粉制造商,三鹿集团声明召回8月6号之前生产的奶粉,这也是第一次公开发布召回。中国卫生部称三鹿早在六周前就知道这个问题,却延迟公告于百姓。早在7月湖南一家地方电视台报道了感染肾结石病人的数目异常高。

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

方舟子:三聚氰胺是怎么加到牛奶中的

方舟子:三聚氰胺是怎么加到牛奶中的
2008年09月18日 09:21中国青年报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809/0918_23_790614.shtml

许多人喝牛奶是为了补钙,不过你如果留心一下国内鲜牛奶包装上的标注,一般没有列出钙的含量,标明的营养成分含量只有两种:脂肪和蛋白质。鲜牛奶有全脂、低脂、脱脂之分,其脂肪含量各不相同,而且在脂肪被视为健康杀手的今天,一般人不会在乎脂肪含量是否达标。蛋白质才是牛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鲜牛奶包装上都会注着蛋白质含量为100毫升≥2.9克,以表明符合鲜牛奶的国家标准(100毫升≥2.95克)。




生鲜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以上,所以一般都能达到国家标准,除非往原奶中兑水。要提防有人拿水卖出奶的价钱,就有必要在收购生鲜牛奶时检测蛋白质的含量。根据蛋白质的化学性质,有几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食品工业上普遍采用的、被定为国家标准的是凯氏定氮法。这是19世纪后期丹麦人约翰凯达尔发明的方法,原理很简单:蛋白质含有氮元素,用强酸处理样品,让蛋白质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测定氮的含量,就可以算出蛋白质的含量。牛奶蛋白质的含氮率约16%,根据国家标准,把测出的氮含量乘以6.38,就是蛋白质含量。
所以凯氏定氮法实际上测的不是蛋白质含量,而是通过测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显然,如果样品中还有其他化合物含有氮,这个方法就不准确了。在通常情况下,这不是个问题,因为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质含有氮,其他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都不含氮,因此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很准确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但是如果有人往样品中偷加含氮的其他物质,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获得虚假的蛋白质高含量,用兑水牛奶冒充原奶。
常用的一种冒充蛋白质的含氮物质是尿素。不过尿素的含氮量不是很高(46.6%),溶解在水中会发出刺鼻的氨味,容易被觉察,而且用一种简单的检测方法(格里斯试剂法)就可以查出牛奶中是否加了尿素。所以后来造假者就改用三聚氰胺了。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6%(含氮量越高意味着能冒充越多的蛋白质),白色无味,没有简单的检测方法(要采用“高性能液体色谱”这种高科技去检测),是理想的蛋白质冒充物。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合成树脂、塑料、涂料等,目前的价格大约是1吨12000元。在生产三聚氰胺过程中,会出现废渣,废渣中还含有70%的三聚氰胺。造假者用来冒充蛋白质的就是三聚氰胺渣,有些“生物技术公司”在网上推销“蛋白精”,其实就是三聚氰胺渣。在饲料、奶制品中添加“蛋白精”冒充蛋白质。
三聚氰胺是怎么加到牛奶中的呢?有两种可能途径。一种是奶站加到原奶中。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因为三聚氰胺微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3.1克/升。也就是说,100毫升水可以溶解0.31克三聚氰胺,含氮0.2克,相当于1.27克蛋白质,由此可以算出,要达到100毫升≥2.95克蛋白质的要求,100毫升牛奶最多只能兑75毫升水(并加入0.54克三聚氰胺)。另一种途径是在奶粉制造过程中加入三聚氰胺,这就不受溶解度限制了,想加多少都可以。
三聚氰胺之所以被不法之徒当成“蛋白精”来用,可能是因为觉得它毒性很低,吃不死人。大鼠口服三聚氰胺,半致死量(毒理学常用指标,指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对象死亡)大约为每千克体重3克,和食盐相当。大剂量喂食大鼠、兔、狗也未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三聚氰胺进入体内后似乎不能被代谢,而是从尿液中原样排出,但是,动物实验也表明,长期喂食三聚氰胺能出现以三聚氰胺为主要成分的肾结石、膀胱结石。我们无法拿人体做试验,而即使患肾结石的人曾经服用过偷加了三聚氰胺的食物,也很难确定三聚氰胺就是罪魁祸首,除非患者的食物来源很单一,例如只吃配方奶粉的婴儿——没想到还真有人敢拿婴儿来做试验证明了它能吃死人!
有人认为既然蛋白质检测法的缺陷导致了致命的造假,还不如干脆取消蛋白质检测,默许牛奶兑水得了。其实凯氏定氮法的缺陷并不难弥补,只要多一道步骤即可:先用三氯乙酸处理样品。三氯乙酸能让蛋白质形成沉淀,过滤后,分别测定沉淀和滤液中的氮含量,就可以知道蛋白质的真正含量和冒充蛋白质的氮含量。这是生物化学的常识,也早成为检测牛奶氮含量的国际标准(ISO 8968)。“蛋白精”骗局在国内出现已有一些年头,“三鹿奶粉”事件不过是把这一“行业秘密”摆在了公众面前。只有改进国家标准,堵住漏洞,才能挽回人们对国产乳业的信心。(原题为《“蛋白精”的骗局》)





Google